
7月8日下午,2022结构思享汇第八期沙龙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职工之家成功举办,沙龙主题为——“结构工程师的求真之路”。活动由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土木工程设计咨询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建筑减隔震专业委员会、广州容柏生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普通合伙)联合主办、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广州市柏济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协办。广东省超限专家、业内知名专家、建筑结构设计专业同行近60余人现场参会,在线同步直播近5000人次观看。
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会长陈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副总工程师江毅为本次沙龙活动作开场致辞。陈星表示,结构思享汇已进行到第八期,本期主题与行业实际非常切合,希望结构思享汇以及省建筑结构行业能在各位专家和广大同行的支持下越来越好。江毅表示,工程师的从业职责,是在设计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追求和接近自然界的真理,这也是本期主题“结构工程师的求真之路”的寓意。他希望与会专家和同行,在结构思享会中,能充分讨论和探索结构设计过程的真理,让真理越辩越明。广州容柏生结构设计事务所副总经理兼副总工程师、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土木工程设计咨询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徐麟及江毅作为报告环节主持。本次沙龙邀请了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松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总工程师舒宣武以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方小丹结构院易伟文作主题报告分享。
易伟文以《隔震设计方法探讨》为主题作分享,他提出,新隔震设计标准有别于国家抗震规范,对隔震结构提出了整体分析方法。该方法提高了分析的精度及效率,促进了技术进步,但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诸如,反应谱的谱值及阻尼调整系数、速度谱的获取、等效线性化方法和复模态振型分解等,而粤高规提出的非线性随机模拟法可以对上述问题进行有效的补充验算。同时,非线性随机模拟法已经编入设计软件,有利于隔震结构的推广应用。
王松帆以《既有建筑改造结构设计标准讨论》为主题,通过中山纪念堂、广州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办公用楼、南方日报社、嘉应宾馆及广州实验室电镜项目等实际工程案例的改造实践,论证按照原设计的标准进行鉴定施工是可行的。他认为,针对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安全性鉴定是有必要的,既有建筑安全可靠性是既有事实,应允许维持结构原设计的可靠度作为安全性鉴定的最低标准;排除环境的改变对耐久性影响的情况下,若建筑功能有改变,但使用荷载未超过原有结构设计时的取值,不必按现行规范进行安全鉴定。延长工作年限不必按现行规范与标准进行验算,可按设计时的规范延长工作年限。按原设计时的规范对承载力验算,同时考虑后续工作年限对地震作用的折减,可谓“即合理又合规”。舒宣武作《现行抗震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主题分享,他在现有抗震理论基础上,对结构的新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既合理又经济的解决方法。他指出,现行规范实现小震不坏是经结构内力分析和强度计算,确保结构在小震作用下的安全;结构在承受地震作用时,依然要承受其自身的恒载和活载等重力荷载,且二者的比例对结构的延性有影响;结构应以中震为基础的地震作用计算设计,在结构遭受设防烈度(中震)的地震作用时,各构件的各控制截面钢筋应力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并提出了实现结构抗震设计性能目标的若干合理方法。
沙龙环节中,与会专家就演讲嘉宾报告提出观点和见解。嘉宾对专家们提出的问题一一拆解。
作为思享汇的重头戏之一,思辨环节由线上线下听众对专家们提出的行业热门话题进行投票,“智囊团”成员对获得票数前两名的话题展开讨论,提出该话题的专家也成为本次思辨会的“案主”。最终,由广东省超限专家韩小雷提出的“如何在执行通用标准的前提下,采用广东省高规?”以及专家郑建东提出的“衡量及比较不同结构设计方法(规范)的标准是什么?”两个话题获得本期思享会话题投票榜前二,两位“案主”分别对自己的话题进行初步阐述,说明提出该问题的缘由。现场讨论氛围热烈,与会专家围绕两个话题各抒己见、展开激烈讨论。最后由“案主”进行总结。活动尾声,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土木工程设计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广州容柏生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总经理、广州市柏济工程技术服务中心理事长李盛勇为本次活动作总结发言,他阐述了结构思享汇的举办初衷:通过思与辨,对结构行业热门话题注入新的思考方式。他分享了思享会“思想不私享”的主题内涵,并对活动的支持单位和专家表示衷心感谢。李盛勇与陈星分别为本次活动报告嘉宾和两位案主颁发纪念品。第八期“结构思享汇”沙龙将由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接力主办,双方代表传递“轮值主席”牌匾。华工设计院企划部主任郝琳担任本次沙龙流程主持。
本期思享会得到了业内专家的充分支持及广大同行的热情关注。结构思享汇沙龙本着“以技术会挚友,以创新求发展”的精神,以推动建筑结构的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为宗旨,拟建立一个全新的建筑结构行业技术、文化交流平台,为行业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道路。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对结构行业交流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版权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